文/劉冬燕(山東行知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、二級心理咨詢師)
  期中考試已經落下了帷幕,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考試結果的預測和獲知,很多學生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,潛伏著許多的心理危機。對於這些考砸了的學子來講,考試過後更需要呵護和關愛,此時的心理調適與考試之前一樣重要。
  ● 古有範進中舉,今有學生哭泣
  對於剛剛升入新初一和新高一的學生來說,期中考試是他們人生新賽場上的第一次較量,考試的意義不僅在於考試成績本身,很多學子也迫切希望通過第一次考試樹立自己全新的形象。
  初一女孩白冰這樣說:期中考試之後,大家認為應該拋開一切的煩惱與憂慮,痛痛快快地玩一場。的確,應該放鬆放鬆了,因為已經辛苦了半個學期。但是與此同時,也都在擔心著自己的考試成績,我也不例外。考試成績決定著老師對自己的看法,所以每個同學對此都非常關註。期中考試後的那個周末,我每天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難過地度過了這個看起來短暫卻實際漫長的假期。語文試卷發下來了,讓我大失所望。我看了看周圍,同學們個個都露出了興奮的笑容。我低下了頭,不敢看老師,也不敢看同學,更不知道如何給家長一個交代!好像一陣陣嘲笑聲在我耳邊迴響,我恨不得地上有個洞,馬上鑽下去……
  高一男孩小鋒說:從小學、初中一路殺過來,誰沒擔過“一官半職”?想想自己在初中時是多麼風光,何等“有作為”,一班之長差不多每天都要站起來向全班發號施令。然而,上了高中,我什麼都不是,居然連小組長也沒撈到一個……原本希望這次期中考試能夠讓老師對我刮目相看,可成績竟然一落千丈,以前高高翹起的尾巴一下子垂落了下來。
  像白冰、小鋒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,這類學生通常是學習方面的佼佼者,在升學考試中成績突出。他們在以往的學習經歷中一貫視自己為最優秀者,希望通過考試來展示自己非凡的實力,強化自己在新的班集體中的地位。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,第一次考試會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,他們往往擔心考不好會給老師、同學留下不好的印象,甚至擔心成績會給自己競選班委、評選“三好生”等諸多事情帶來不良影響。
  早前看到過一則新聞說,沈陽市和平區一初二學生,名字叫小宇,他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:我們上語文課時學《範進中舉》了,老師講課時下麵就隱隱傳出哭泣聲,好幾個同學和我一樣哭了……孩子們為什麼哭呢?小宇在日記中繼續寫道:課文里說的那種世態炎涼在現實中也存在,周圍全是“胡屠戶”這樣的人。班上學習好的學生,老師寵愛,同學也圍著他們,犯了錯誤老師也不批評。我呢,班裡有什麼壞事老師都賴我,同學還亂告狀。我要是第一,你看吧,他們全都會變樣。
  一篇課文,讓正在上課的孩子們淚流滿面,哭成一片;一則日記,讓本該陽光燦爛、充滿幸福感、涉世未深的中學生卻透著滿懷悲涼。這是為什麼?還是聽聽小宇的心聲吧:“分數就意味著能否從家長那裡得到心儀的運動服,能否被帶去吃肯德基,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。可成績一時又上不來,於是陷入了心情更糟、學習狀況也更糟的惡性循環中。”怪不得小宇們在感受著範進所遭遇的悲涼時,忍不住顧影自憐、失聲痛哭了。這不僅僅是一種悲天憫人,更是一種角色認同!
  “考考考,老師的法寶;分分分,學生的命根兒。”這是多少年分數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語。實際上,現在中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大都屬於分數教育,考試分數不僅成為孩子的命根兒,而且也成為家長的命根兒。
  孩子考試分數高,家長心裡非常高興,當別人問起孩子的成績時,家長的得意、自豪之情就會溢於言表,那種成就感、滿足感比自己取得了什麼成績都強烈。孩子考試分數低,很多家長就會情緒低落、煩躁不安,在外人面前好像感覺很沒面子,那種失落、焦灼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。尤其是一些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的家長們,在孩子考試失敗面前自己的消極反應很可能比孩子還要嚴重,情緒失控行為過激,極易增加對孩子的心理傷害。
  ● 及時進行心理調節,疏導不良情緒
  很多孩子,不管是曾經學習好的,還是曾經成績落後的,在新學期都鉚足了勁學習,但第一次期中考試,自己或家長的期望沒有達到,很多孩子出現心理落差,有的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,繼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。考生和家長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呢?
  1.正確看待考試成績
 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李文道表示,學習是為了競爭的心態,是教育世俗化、功利化的表現。當下,父母、老師、學生要理性看待成績、成才、成功的關係。事實上,早有研究表明,學習成績和職業成功之間沒有關係,考場狀元不一定轉化為職場狀元。真正的成功是個人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在實現自我價值、自我成功的同時,還要造福社會。利己利人的“雙贏”才叫成功。作家林清玄說:孩子除了學習,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。我們還要教會孩子愛的能力、面對挫折的能力、認識生命多元價值的能力、拓展視野的能力、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。對於孩子們的考試結果最好不要使用“幾家歡樂幾家愁”的說法,考得好與不好都只是代表這一次考試的結果,未來的道路還很長,我們要儘力幫助孩子們健康樂觀地向前走,做到失利但不失意。
  2.正確地自我認識
  新初一和高一的學生,尤其是新高一的學生,都是通過選拔考試進入同一個學校,大家的水平差不多。升入初、高中,原先的遙遙領先的成績優勢也許已不復存在,到了重點中學或較好的普通中學後,要有當中等生甚至後進生的準備。因為,在將來的學習中,勝出的更多是心理素質好的、自我認識清楚的學生。不妨利用這次考試,認真總結自己的優勢、劣勢,給自己下一步的學習做一個規劃。
  3.調整學習動機,制定學習計劃
  我們知道,小學生學習動機往往靠教師和家長的調動,給予小紅花、小紅旗就可以努力一陣子,這是低水平的學習動機。到了初、高中再靠小紅花已經不起作用了,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將學習動機與遠大理想相聯繫,這樣才會使孩子更持久更努力地進行學習。在制定計劃時,應當從實際出發,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,過高則不能堅持下去,容易半途而廢,過低則鬆鬆散散,會消磨孩子的意志和興趣。
  4.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
  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,有各自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習慣。所以,家長要幫助孩子充分瞭解自己的學習方式,揚長避短,平衡發展自己的學習方式,併在此基礎上,優化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,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把握學習主動權,這對於提高學習成績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  5.及時進行心理調節,疏導不良情緒
  考試過後,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各種不良情緒體驗,就要幫助孩子及時、合理地發泄。比如,讓孩子大哭一場;或者通過打球、跑步等體育活動來轉移孩子的註意力;或者直接找老師、老朋友訴說;或者通過寫日記、寫信等方式發泄。如果孩子實在難以擺正自己的位置,較長時間處於消極的情緒體驗中,就應該建議孩子積極向心理老師求助。
  人的一生會經歷無數次的考試,每一次考試都將是成長的一個新起點,在成長的路上,不僅會有收穫的喜悅,也必須要學會在跌倒之後重新站起,這是每位學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,也是每個父母最應該傳遞給孩子的力量。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期中考試之後如何調“心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p55open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